English

金牌秘诀

——陈中获奥运会跆拳道金牌背后的故事
2000-11-04 来源:光明日报 王 东 我有话说

9月29日,悉尼奥运会进入第十五天,此时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已有26枚金牌入帐,这一骄人战绩使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进入第一集团已成定局,但它同时也带给人们另一悬念:我们能否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继续保持在金牌榜上的优势。

中国代表团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跆拳道项目将成为重中之重。

跆拳道项目在本届悉尼奥运会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为了保证金牌不被少数几个该项目的强国垄断,国际跆联规定,每个参赛代表团只能报名参加男女各两个项目的角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代表团想夺得跆拳道项目的金牌,每名参赛运动员就绝不允许在比赛中出现半点闪失。

中国队参加跆拳道比赛的分别是67公斤级的贺璐敏和67公斤以上级的陈中。其中贺璐敏曾两次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在今年4月法国里昂举行的世界杯赛上,她先后击败澳大利亚、荷兰等国选手荣获冠军。她的特点是技术全面,应变能力较强,以速度、灵活见长。中国队希望她能在这次奥运会上保奖牌,冲金牌,并将韩国运动员作为主要对手。

然而,贺璐敏却在她参加的首场比赛中,在4∶3和5∶3两次领先的大好局面下,因进攻不是很积极,被积极主动进攻的对手追上并在打到5平后反超,最后以5∶6负于英国选手斯蒂文森,痛失进入下一轮的比赛资格。

看着场地里泪流满面的贺璐敏以及她的教练陈立人,坐在看台上指挥比赛的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跆拳道队领队郭仲恭抑制不住内心的惋惜,这位中国跆拳道事业的“掌门人”只说了一句:“这样的机会失去了,很可惜!”在比赛中他虽然多次大声提醒教练和队员,但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全场观众的呐喊声中显得是那样的缈小。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郭仲恭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始盘算着明天即将上场的陈中的比赛。

在当天晚上举行的代表团各领队的通气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向大家分析了当时中国队的形势,他语气坚定地说:“竞技体育就是要力争胜利,虽然我们的整体实力与俄罗斯尚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我们有机会超越他们,就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去争取,去努力。明天我们在跳水和跆拳道项目还有实力夺金,从大局出发,这两枚金牌一定要拿下。”

袁伟民的一席话让郭仲恭感到身上的压力顿时更加沉重,虽然他对这枚金牌的渴望超过了任何一个人,他心中也对明天即将登场的陈中充满了信心,但此时,他想得更多的却是中国跆拳道事业的发展。如果陈中真的能如愿击败每一名对手夺取这枚金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跆拳道将被列为中国体育的“重点项目”,今后的训练、比赛、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为以后的更大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如果万一陈中失手,那么,这个在中国才开展了4年的项目也许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苦苦挣扎。

中国跆拳道队初建于1995年,基地设在北京体育大学。刚组队时的情形真可以用“一穷二白”来描述:没有场地,学校将拳击台边的一块地方给了他们,每当拳击队要用场地时,他们只好到操场外去“跑圈”;没有道鞋,就光着脚训练,冬天,所有的脚趾都裂开了大血口子,有的队员脚感染了,化脓了,甚至小腿胫骨前鼓起了大脓包,但训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我们的队员们没有御寒冬衣,走在训练馆和宿舍的路上,瑟瑟发抖。这事后来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知道了,买了一批军大衣,很郑重地发给了队员们,于是,已经带有军事化管理的国家跆拳道队,更增添了一种“行武”的味道。

跆拳道项目每个级别的比赛都得在一天内打完,从早上到晚上,一场场打,晚上决赛三局是9分钟,所以体力尤为重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挡,没有空调的训练馆里温度常常在摄氏40度以上,队员还要带着护具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中暑甚至昏倒在场地里的队员几乎每天都有。

1996年,中国跆拳道队与香港跆拳道协会交流时,香港协会主席萧矿泉看他们光着脚训练,问为什么,中国教练不好意思说没有鞋,只是说这是为了训练她们的意志。为此萧先生深受感动,立即答应每年无偿援助国家队器材服装等设备,至今累计已达230万元人民币左右。

第一位为中国获得跆拳道世界冠军的王朔是个开朗的17岁小姑娘,她说的都是大实话:“有一次,我要减体重,饿得晚上睡不着觉……还有,就是我们身上象‘梅花鹿’——都是被踢打得紫了,斑斑点点的……”

对此,中国跆拳道队领队郭仲恭有着自己的认识:运动成绩说到底是以人为本体的训练成果,在一定的身体条件下,道德、意志品质是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即使再优越的训练和生活条件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为中国跆拳道队取得首枚奥运金牌的陈中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以前她曾练过田径,也练过篮球,当陈立人教练挑选她入选中国跆拳道队时曾问她:你怕不怕吃苦?她想,累能怎么样,能把人累死吗?于是说:“不怕!”

当她被挑进了北京体大时,她才真正尝到了累的滋味。开始时,他们天天练身体素质,天天练长跑,体大的人都笑他们是“田径二队”。但最累的还在后面。

1997年,为了备战世界锦标赛,全队拉到了天津,进行为期1年的强化训练。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6点到训练馆,一天训练要超过八九个小时。那时练得陈中的血色素只有6克,做个准备活动眼前就发黑,喘不过气来,总想呕吐。原来在学校一直跑第一的陈中,一听到跑就怕……训练课跑的强度达不到标准,陈立人教练就要罚……实在跑不动了,就用手在地上爬……

中国跆拳道创建之初,经费全靠领队和教练四处“化缘”,后来上级每年给他们16万元的费用,但这点钱对于有五六十人的一支队伍来讲,仍是杯水车薪,但教练和队员已经感到很知足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被上级部门认可。他们也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只有靠自己,只有在世界大赛上拿到优异的成绩。

贺璐敏的意外失利,给志在至少夺得一枚金牌的中国跆拳道队敲响了警钟。

“说实话,我们对贺璐敏所抱的希望要大于对陈中的希望,她曾获得过两次亚洲冠军,一次世界杯冠军,也有在世界大赛上失利的教训,她还有自己的得意技术,但由于她的失利,我们不得不把全部的希望又寄托在了陈中身上。”说起那天的经历,郭仲恭仍是心有余悸。

“贺璐敏首战负于对手,就是因为她想赢怕输,在比分领先时放弃进攻,一味防守。而这些弱点,陈中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存在。”郭仲恭分析道:“陈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奥运会严酷艰巨的认识,硬仗、逆境仗能力不够,在训练上存在保护主义,缺乏拼命精神,而且她在比赛中思想不够解放,难以打破现有模式。如果她不能在比赛克服这些缺点,要得金牌谈何容易?”

针对陈中的弱点,乒乓球运动员出身、有着极其丰富大赛经验的郭仲恭决定采取一种非常措施。

领队会议结束后,已是当地时间晚上10点,回到队里的郭仲恭立即让陈立人教练把已经准备休息的陈中叫到门外,同时被叫到外面的还有贺璐敏,她们看着神情严肃的郭指导,心里一时猜不透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带上护具,跟我走!”郭指导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就头也不回地朝着一个小山坡走去。

当两名队员和陈立人站在郭仲恭面前时,郭仲恭终于又说话了:“现在开始,你们俩人在这里再打一场比赛,听着,贺璐敏,你今天和斯蒂文森是怎么打的,现在就怎么打;陈中,你要边打边认真地想,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复辙。陈立人,你当裁判,只要陈中犯和贺璐敏同样的错误,就罚她一分,直到她打赢为止。”

于是,在9月29日晚上的悉尼奥运村里就有了这样一幕:在其他运动员都早入梦乡的时候,两名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却在这里挥汗如雨,裁判是他们的教练,观众只有一人。

路过现场的乒乓球篮球等队的领队也停下来观战,并疼爱地低声说:“老郭,这样行吗?陈中明天就要比赛了!”郭仲恭诡秘一笑说:“没问题,你们放心,陈中的体力绝对可以应付明天的五场比赛,现在关键就是要让她从贺璐敏的失利中找出教训。”

两名队员就这样你来我往,拳打脚踢,一遍不行,又来一遍,直到凌晨一点,郭仲恭才说了一句:“可以了,你们回去休息吧。陈中,明天早晨6点起床吃早饭,称体重。”

第二天,也就是9月30日,这一天不仅是陈中终生难忘的一天,也令所有国人为之一振,白手起家、组队才4年的中国跆拳道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这一成绩被国内新闻媒体称为“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体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跆拳道队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一枚金牌,在中国各优势项目中,成绩算不上突出。但是,一支建队仅4年的队伍能在奥运会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无疑值得在中国体育史上大书一笔。

中国跆拳道队是怎样崛起的呢?

跆拳道属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管理中心管辖。管理中心副主任郭仲恭原是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与徐寅生、李富荣、容国团是队友。在中国跆拳道队建队之初,他就开始为其输入中国乒乓球队的精神财富,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拚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

郭仲恭从事体育运动数十年,深知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思想素质。他说:“思想素质提高了,可以转化为竞技素质。运动员思想素质高,才能在赛场上做到勇敢、顽强、果断、随机应变,它们是技战术应用等能力发挥程度的先决条件和关键。”

跆拳道在世界各地流行了多年,中国才开始开展这项运动。1996年,当中国跆拳道队正式组建时,提高思想素质就成为队伍建设的“主心骨”,乒乓精神开始在教练和队员心中发芽、生根、开花。

中国乒乓球队学他人之长,走自己的路。中国跆拳道队同样不迷信,敢于创新。跆拳道发源地韩国的训练方法成为各国家和地区队仿效的榜样,中国队并没有跟在后面模仿。他们请韩国专家来讲课、办班,却没有让他们留下执教。他们在短时间内把专家介绍的技术、战术、训练方法、全球各地开展情况等信息全“吞”下,进而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他们在研究韩国特长技术“后腿强”的基础上,制订了“强化前腿”战略方针,在技法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乒乓球队训练中的“男帮女”也“嫁接”到跆拳道队。这次奥运会前,每一个参赛女队员都有几位男队员陪练。他们有时拿着“脚靶”(一种训练器材)当靶子,让陈中、贺璐敏进攻;有时与她们一起大声叫喊。这是教练专设的一个训练项目:叫场。实战对练时,陪练队员让她们放开进攻,自己却只是做假动作。陪练员中,有的已是全国冠军。为了让参赛队员取得好成绩,他们甘愿作出牺牲,与参赛队员一起练得汗流浃背。

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跆拳道队的思想工作也融入到了日常训练、生活中。每周四次开会,除了研究业务,主要内容就是对运动员反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明确当运动员究竟为什么,解决思想问题。他们还让运动员去部队、工厂看看战士训练、了解工人的生活,甚至让运动员了解街上小摊主的生活,或到工厂、农村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队员都是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奥运会之前的集训从北体大转到北京军区体育馆,也是为了让队员更多地了解军人的生活。这样的思想教育使运动员学习更努力,训练更刻苦。

与中国乒乓球队一样,运动员参加比赛所得的奖金不能自己全拿,除上交的以外,还要给陪练队员、医生、场务、炊事员等。获奖者对此并无怨言。因为他们明白,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仅靠自己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成绩中浸透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有时教练或运动员得了额外的奖金,都主动上交。

中国跆拳道队是一支不起眼的队伍,经费不足是大难题。但是,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有时拉到一些赞助,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队里的录像设备还是凑了大家的奖金买的。

乒乓精神的“嫁接”,使中国跆拳道队的管理产生了明显的“效益”: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成绩扶摇直上。1998年亚运会贺璐敏获银牌,1999年世锦赛王朔获金牌,今年的世界杯赛孔繁桃和贺璐敏又都获金牌,这次陈中又拼得奥运会金牌。中国队成为令跆拳道界刮目相看的崛起新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